家长教育孩子的10条原则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比较常用的方法是呵斥或者打骂,逼孩子就范,这个方法短时间内确实有效,而且立竿见影,当时当孩子逐渐长大,有儿童逐步步入少年乃至青少年的时候,家长们往往发现,这时的打骂呵斥已慢慢地失去了作用,于是乎,家长们常常惊呼:“儿大不由爷”或者“女大不由娘”的感叹!当真是这样吗?其实,这是家长对孩子的误解,发出上述慨叹的家长,往往没有从自己方面找原因,而是把责任推到孩子身上,这本身就是粗暴教育的结果。家长往往有事没事的就唠叨,就打骂呵斥,这样的方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以后,不听管教是再正常不过了。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够避免这种教育尴尬的产生,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这里跟家长朋友提出10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1、增加沟通,加深对孩子的了解
家长往往在忙于自己生计的时候,可能就忽视了孩子,没有顾上沟通了解孩子,乃至于不但不能了解孩子,反而常常增加了误解,在这种情况下,家长的教育往往无的放矢,那么教育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有鉴于此,建议家长朋友,在忙于生计的同时,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加强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有的放矢的加以教育引导,从而不至于产生误解,影响教育效果。
2、平时注重充电,学习教育知识,培养新的教育理念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育方式自然也要因之不断进步,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起到有的放矢的教育效果。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学习教育新知识。摒弃传统的粗暴教育方式,避免打骂处罚孩子,重塑家长在孩子面前的新形象,新权威。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培养新的教育理念。
3、要善于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此时,家长应当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清孩子的行为原因。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从而能够在倾听孩子的过程中建立彼此的信任,从而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4、家长真正放下架子,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
家长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其实不应该仅靠打骂处罚孩子来树立和维持的,这样的威信必将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增长会被孩子摔得粉碎。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因此,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处罚孩子。对此家长朋友不妨真正放下自己的架子,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多给孩子做出自己选择的机会,让孩子就具体问题自己来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这样孩子自己定下来的事情就会主动去实行,当然效果是很好的。
5、多跟孩子讲道理,少用粗暴干涉教育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依据孩子的年龄和接受程度,通过不同的方式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以孩子能听得懂为限。让孩子认理乃至讲理,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6、让孩子亲身体验,感受行为后果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尝试“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感到受到了不听家长的告诫对自己有多么不利,这时,孩子就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了。
7、同孩子平等协商,达成有效沟通和谅解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的想法和想做的事,因此,家长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去生活,那样不只孩子痛苦,大人也很痛苦。当孩子有什么要求或者做自己想要做的事的时候,只要是正当的,家长应该同孩子沟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这样跟孩子商量要比粗暴的干涉效果要好的多。
8、避免在盛怒之时管教孩子,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一般来讲,家长在盛怒之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往往也绝难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因此,当家长实在无法平静的时候,姑且暂时离开现场,或是有意做点其他的事,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待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交谈,这样就可避免因自己的负面情绪渲染,而影响到孩子,产生负面教育效果。
9、不要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修正对孩子的期望值
家长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心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千万不要高估了孩子的能力,不要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也不要想当然的让孩子做自以为自己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事情。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家长也都是从这些年龄段过来的,想想自己小时候在这个年龄段是否能过做目前自己要求孩子去做的事,如果自己当时不能,那就不要难为孩子。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过高估计了孩子的行为能力。
10、坦诚对待孩子
与孩子沟通,不要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样常常会让孩子难以接受而产生逆反心理甚至是反抗。其实,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坦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坦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换位思考,和孩子颠倒一下位置,或许就可能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大家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作为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举止不可能和家长的要求完全符合的,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就会想出应有的引导办法,切忌粗暴的教育方式,虽说“棍棒面前出孝子”,但这样打出来的小子往往成为家长抹不去的心病,也是孩子一生的痛。
本文来源临沂家教网:http://jiajiao1258.com,地址:http://jiajiao1258.com/newsshow.php?id=572
上一篇:学习宝典之如何加强记忆力
临沂家教 找一对一家教兼职在职老师上门辅导,版权所有- 鑫诚家教网 鲁ICP备1300196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2502371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