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计算数学应用题的客观障碍及对策
孩子由于其生理和心理年龄的关系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往往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障碍,从而导致他们在遇到数学应用题时往往不知如何是好,具体说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障碍一,是心理障碍,即:对解应用题缺乏信心,看到应用题就产生恐惧感,烦躁感,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孩子的心智状况不成熟,在解决应用题时难免会出错,这样每当面对应用题时,心理压力无形中就会加大,导致大脑一片空白,而不知如何下手。
对策:这种情况应尽量降低学习的难度,先学习一些文字短,数量关系简单的应用题,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兴趣。
障碍二,是阅读障碍,即:面对应用题,阅读能力存在障碍的学生,往往会存在读错字,漏字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对题目理解偏颇乃至严重错误,从而导致题目难以给出正确答案。
对策:要让学生多独立阅读,增长阅读能力。数学的阅读也不同于其他的阅读,数学阅读的理解却要求100%的准确。还必须具备对数学专有名词及符号的理解力。譬如表示计算过程的"加、减、乘、除" ,及形式相近和意思差别较大的“扩大”,“扩大到”等,只有彻底了解这些数学名词的语意后,才能正确而迅速地解答应用题。
障碍三,是条件性知识的捕捉困难以及生活常识性内容的体验缺乏。即:对问题情境中的某些条件性知识、生活常识内容等意义表征不够清晰 ,会严重影响解题思维。
对策:努力增加孩子对问题情境中的某些条件性知识、生活常识内容阅历和体验。比如,涉及到利率,高科技等学生陌生的内容,可通过亲身体验,丰富学生阅历或类比联系,消除障碍。
障碍四,是对题目意义的理解混乱,即搞不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具体要求。
对策:针对这种情况,可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抽象出一些孩子熟悉的问题,加强其对应用题的作用和意义的了解,达到了解应用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把问题转化成图表的形式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解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问题意义表征的理解。
障碍五,是数量关系的思维分析障碍,表现为解应用题时,特别复合应用题时,思维混乱,不知道从何下手,就是俗话说的“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对策:相对于内容情境来说,它是某种意义上的结构图式,例如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平均”是表征除法数量关系的结构图式,“一共”是表征乘法和加法的数量关系的结构图式,行程问题的中“速度,路程,时间”表征的是等量关系结构图式,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前提,这是一种不具形的陈述性知识,每个孩子对这种知识的表征差异很大,因而表现出来的解题能力差异也很大,其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结构图式是否存在及其可迁移程度。可通过提示式和变式练习来克服障碍。例: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行驶了5小时,这辆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做完这题后,可以将“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千米”换个方式给出,“这辆汽车行驶了100千米,用了2小时,这架飞机速度不变”的形式给出。只要能够辅导孩子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通过变式练习的实践过程来积累对题型识别的经验,对题目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并转化加工成他所熟知的数学语言或模型 ,也能使问题得到解决。另外,一题多解,也有助于学生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
障碍六,是数学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障碍,如,五年级涉及到用方程解应用题,如果学生对方程中未知数不能理解,也会阻碍学生利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对策:由于数学是以抽象逻辑见长的,这往往是孩子基本技能的运用能力障碍的重要原因,当然也是孩子解决应用题障碍。针对这一点,可以把抽象的逻辑具体化,用大量的实物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给孩子如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破除基本技能运用的障碍。
临沂家教 找一对一家教兼职在职老师上门辅导,版权所有- 鑫诚家教网 鲁ICP备1300196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2502371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