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学案答案
一1、答案:他是北方蛮夷地区鄙陋的粗人,不曾见过天子的风采,所以恐惧害怕,希望大王稍稍原谅他,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2、答案:把樊於期头和燕督亢地图用匣子封合起来,燕王在朝廷上行拜送之礼,派遣使者来使大王知道燕国归顺的心意。
二、
v 引
v (1)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
v (2)秦王惊,自引而起:动词,身子向上起。
v (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拉。
v (4)相如引车避匿:动词,掉转。
v (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率领。
v (6)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动词,避开,退却。
v 就
v (1)金就砺则利:动词,接近。
v (2)连辟公府不就:动词,赴任。
v (3)轲自知事不就:动词,完成。
v (4)荆轲遂就车而去:动词,上(车、路等)
v 以
(1)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用,拿。
(2)以勇气闻于诸侯:介,凭借。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因为。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表并列,而且。
(5)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表修饰,可不译。
(6)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7)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动词,任用。
v 而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连词,表并列,和。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连词,表递进,并且。
(3)今行而无信 :连词,表转折,却
(4)秦王还柱而走 :连词,表修饰,可不译。
(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连词,表原因,因而。
(6)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7)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通假字,通“尔”。
课外延伸阅读
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假如秦国已经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贤君王,陛下怎么能获得天下呢?”
2、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
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
译文:
陆贾时不时在(皇上)面前演说称赞《诗》、《书》。汉高祖刘邦骂他说:“你老子在马上得到天下,哪儿用得着(攻读)《诗》、《书》?”陆贾说:“在马上得到天下,难道可以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况且商汤、周武用武力夺取天下而后用仁义治理天下,文德武功一起使用,是维护长久的方法啊。假如秦国吞并天下之后施行仁义,效法古代的圣贤君王,陛下怎么能获得天下呢?”高帝没有发怒反而面露惭愧。于是对陆贾说:“请先生为我写出秦失去天下的原因和我得到天下的原因以及古代成功与失败的国家是怎么回事。”于是,陆贾大略地记述国家存亡的原因,一共著作十二篇。每上奏一篇,皇帝没有不称赞好的,在黄帝身边的人高喊万岁,称那本书为《新语》。(临沂家教网http://jiajiao1258.com/)
相关阅读:
上一篇:《荆轲刺秦王》学案
下一篇:《烛之武退秦师》学案
临沂家教 找一对一家教兼职在职老师上门辅导,版权所有- 鑫诚家教网 鲁ICP备1300196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2502371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