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默写练习及答案
《论语》默写练习一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 。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
4.盖均无贫,和无寡, 。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
7.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8.非礼勿视, ,非礼勿言, 。
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 ?
10.名不正, ; ,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往者不可谏, 。
13.长幼之节, ; ,如之何其废之?
14.欲洁其身, 。
15.君子之仕也, 。
16.弟子入则孝, , ,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19. ,小人喻于利。
2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回也不改其乐。
21.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其为人也, ,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3.知者乐水, 。 ,仁者静;知者乐, 。
24.士不可以不弘毅, 。
25.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
26.君子周而不比, 。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 , ,损矣。
28.君子不以言举人, 。
29.君子以文会友, 。
30.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
31.君子学道则爱人, 。
32.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 ,欲罢不能。
3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咏而归。
34.曰:“然则师愈与?”子曰:“ 。”
35.君子和而不同, 。
36.乡愿, 。
《论语》默写练习答案: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1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15.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5.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9.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3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3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34.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6.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默写练习答案: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其它的星辰便会自行在周围旋转运行)
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我听说,不管是诸侯还是大夫,不担心财富少,就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就担心境内不安定
4.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
5.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你要是按那样做了,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7.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9.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10.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
1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12.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
13.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长幼礼节不可废弃,君臣间名分如何能废弃呢?
14.欲洁其身,而乱大伦。他想不玷污自身,却忽视了君臣间的大伦理。
15.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
16.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
1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年长者(长辈)安心,使朋友(同辈人)信任,使年轻人(晚辈)思慕
1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不肯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他们总是宁可牺牲性命以成全大义的。
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20.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2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2.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2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恬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25.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2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2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2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凭借一个人(好的)言论来提拔他,不凭借别人的好坏来断定他的言论.
29.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真正的君子用道义去交朋友,通过交友辅助仁德。”
3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31.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君子学道义主要是为了帮助别人人,而小人学习道义是为了容易提高自己的素质。
32.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越仰望越显得高远,越研钻它越显得坚固,看它好像在前面,一忽又像在后面孔夫子循着次序一步步诱道我;先教我博学文章典籍,然后要我以礼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想停止不学了也不可能。
33.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约上五六个成人、六七个小孩,在沂水旁边洗脸洗手,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34.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 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过也,商也不及. 曰 然则师愈与?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谁更贤德?孔子说:“颛孙师常常作得有些过头,卜商常常达不到要求。”子贡说:“如此说来,那么是不是颛孙师要好一些呢?”孔子说:“过头和达不到同样不好。”
3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36.乡愿,德之贼也。
乡愿,是败坏道德的人。
下一篇: 临沂家教网-免费师范生政策能走多远
临沂家教 找一对一家教兼职在职老师上门辅导,版权所有- 鑫诚家教网 鲁ICP备1300196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2502371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