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练习与答案
(一)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 。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 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 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篇,所以又称“ ”。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 ”“ ”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 ,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 ”,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是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 。
3、《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 、 、 三类。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氓( ) 蚩蚩( ) 匪来贸丝( ) 乘彼垝垣( )( )
愆期( ) 将子无怒( ) 载笑载言( ) 尔卜尔筮( ) ( )
桑葚( ) 体无咎言( ) 于嗟鸠兮( ) 犹可说也( )
其水汤汤( ) 靡有朝矣( ) 士也罔极( ) 渐车帷裳( ) ( )
夙兴夜寐( ) 咥其笑矣( ) 隰则有泮( )( )
玁狁( ) 不遑( ) 孔疚( ) 靡盬( )
象弭( ) 归聘( ) 四牡( ) 骙骙( )
小人所腓( ) 雨( )雪霏霏( ) 载渴载饥( )
(三 )重点精练和疑点探究
(1)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
匪我愆期( ) 将子无怒( ) 以我贿迁( )
无与士耽( ) 自我徂尔( ) 渐车帷裳( )
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 ) 言既遂矣( )
隰则有泮( ) 秋以为期( ) 以望复关( )
靡室靡家( ) 不遑启居( ) 载饥载渴( )
靡使归聘( ) 岁亦阳止( ) 忧心孔疚( )
戎车既驾( ) 我行不来( ) 岁亦莫止( )
彼尔维何( ) 维棠之华( ) 彼路斯何( )
(2)古今异义
至于顿丘 古义: 今义:
泣涕涟涟 古义: 今义:
女也不爽 古义: 今义:
总角之宴 古义: 今义:
(3)通假字
将子无怒 匪来贸丝
于嗟鸠兮 犹可说也
隰则有泮
(4)词类活用
其黄而陨( ) 三岁食贫( )
士贰其行( ) 二三其德( )
夙兴夜寐( )
四、课后巩固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
A.为了赶在学术会前完成论文,他夙兴夜寐,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
B.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C.商店经理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商店无假货。”但一检查,几乎全是假货。
D.香皂买回来后,屡试不爽,气得我奔向商店,大呼:“退货!”
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非,不是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爽:爽快,干脆
C.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拖延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嫁妆
5、默写
(1) ,子无良媒。 ,秋以为期。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 !
(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 。
(4) ,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
1、诗歌总集 西周 春秋 305篇 诗三百
2、风 雅 颂 风骚 民间歌谣 宫廷乐歌 宗庙祭祀的乐歌
3、赋 比 兴
(二)(1)解释加点的实词、虚词
愆:动词,拖延 将:动词,请,愿 贿:名词,财物 耽:动词,沉溺
徂:动词,往 渐:动词,溅湿,浸湿 爽:名词,过错 德:名词,品德,德行 言:助词,无实义 遂:动词,顺心,满足 隰:名词,低洼的地方 以:介词,把 以:连词,来 靡:没,没有 遑:时间 载:又 聘:问
阳:阴历十月 孔:很 既:已经 来:回家 莫:暮 尔:花盛开的样子 华:花
路:战车
(2)古今异义
至于顿丘 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表示另提一事
泣涕涟涟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女也不爽 古义:没有过错 今义:表示看别人不顺眼或心里不高兴、不舒服
总角之宴 古义:快乐 今义:酒席,宴会
(3)通假字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于嗟鸠兮(“于”通“吁”,感叹词,相当于“唉”)
犹可说也(“说”通“脱”,脱身) 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4)词类活用
黄:名词作动词,变黄 贫:形容词作名词,贫苦的生活
贰:使动用法,使……不专一 二三:使动用法,使……三心二意
夙、寐: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里
1、D 2、B
上一篇:我国中高级技术人才主要来源职校?
下一篇:高考作文精彩开篇九法介绍
临沂家教 找一对一家教兼职在职老师上门辅导,版权所有- 鑫诚家教网 鲁ICP备1300196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25023713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