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要让孩子上适合自己的学校-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家长的虚荣_家教新闻_临沂一对一家教网找家教老师兼职工作一对一上门家教辅导,尽在鑫诚家教
我的后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站[]    
家教兼职家教首页 请家教做家教明星家教 家教库 艺术家教 学员库家教新闻 家教资料 家教资费家教博客 家教招聘
13053962938
当前位置:家教首页>家教新闻> 新闻内容

要要让孩子上适合自己的学校-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家长的虚荣

点击(3145)  发布时间:2016-04-18 10:35:14

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家长的虚荣,也不是用金钱就可以买来的光荣!分数不重要,学校不重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我们每个家庭都逃避不了、提速不了的漫长培养过程!

很多父母内心希望通过孩子弥补自己在学历方面的缺失或不足,也有更多华人父母将子女所读大学的名头,当作自己身为家长的“毕业证”,而不考虑特定院系对孩子一生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

作者:张海霞

........................................

一场不期而至的悲剧

昨晚,我坐晚班的高铁赶回来,就是为了这周末有一天能够跟孩子在一起,自从春节假期以来,我基本就没有见到孩子了(前面是她假期期间把自己关起来好好学习,因为他们的期末考试放在开学第一周了),之后是我开学前后开始准备上课和各种工作,很少在家,这个周六,我们正好可以在一起。

真好,今天早上打开窗户的心情就特别好,风和日丽,春天来了!于是叫上女儿,我们出去走走吧,看看春天,散散心,聊聊天!

女儿也小鸟出笼一般地激动,走啦!我先陪她去理发,孩子的原话:春天来了,美好从头开始!看见理发师把她半长不短的秀发剪成帅气的短发,我的心情也一下子清爽起来,是呀,开心的一天从头开始!

去哪里?未名湖!当然是未名湖!我们两个开心地大步流星奔学校而去!一路上边走边聊,来到碧波荡漾的湖边,两个人闻闻岸边的腊梅,寻找零星开放的迎春,欣赏湖面上结伴而游的野鸭……

我俩就像是两个很久没见的好朋友,拉拉手、拍拍花、为她“没花”“梅花”的谐趣笑话开怀大笑,日子是这样美好,场景是这样的温馨,我们就这样乐呵呵地向湖心岛走去……

忽然,女儿转过头跟我说:妈妈,你不知道最近我们学校出的事吧?

啥事?

我们前几届的一个师姐在美国读大学,229日自杀了……

啥?你说啥?

我完全懵了,这个春天,怎么可能?

是真的,我不认识她,据说是一个特别开朗的女孩子,去美国读大学才1年半,竟然自杀了,听说她自杀前一直在找心理咨询师……

孩子说的很低沉,我的思绪简直是紊乱了,这怎么可能,一个这样年青的花季女生,怎么可能就这样走了呢?家长怎么办?这怎么可能呢?这怎么发生的?

这几天我们学校都在谈论这个事情,真的太可怕啦!我真的吓坏了!

我抱住孩子:宝贝儿,不怕!

住咱们楼上那个女老师已经跟她孩子拉了勾了,也是这么说的。

“娃啊,要上适合你的学校!”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家长的虚荣

我们两个走在湖边,一时间美丽的春景变得无比的灰暗,这个我素不相识的女孩子,一下子抓走了我的心,可怜的孩子啊,我不知道你在异国他乡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无法想象你度过怎样的寂寞日子、我不知道你究竟承受了怎样的痛苦才能够做出这样决绝的选择……

看着花季的女儿,我更不能想象和接受这样的现实,那个和我一样深爱着孩子的妈妈,现在是怎样的绝望、煎熬和自责!一个好好的孩子,一个本来应该是这样快乐和幸福地享受着大学生活的小美女,却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走上了绝路!作为家长的,我们该怎么办啊!

让孩子在合适的环境里成长,选择适合的学校

其实孩子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TA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学校,

TA要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TA要能够有朋友和亲人的关心并且有人分享快乐与痛苦,

TA要有足够的坚强和勇气去面对真实的自己以及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

可是,这个单飞到异国他乡的孩子,却在还没有成长为一个成熟花朵的时候就被抵挡不住的狂风暴雨夺去了生命,可怜的孩子啊!

昨天出差的时候,还跟一位朋友闲聊了几句孩子是否要出国的话题,我主张孩子在未成年之前不要离开家长、要在熟悉和自信的环境下成长,当时那位朋友还有些犹豫,今天,这个故事看来是真的验证了我的话,孩子要在自己合适的环境里成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家长的虚荣,也不是用金钱就可以买来的光荣!

在这里也想起那个还在寻找之中的福州孩子和他那可怜的被杀的妈妈,分数不重要,学校不重要,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这也是我们每个家庭都逃避不了、提速不了的漫长培养过程!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我们都一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请忘记那些社会上和朋友圈里宣传的别人家孩子的成功吧,请给自己孩子最多的精神关怀和尊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一个合适自己的学校和环境,让孩子在有爱有乐有苦有累中慢慢积蓄自信和力量吧!

再贴一篇饶毅老师去年的博文希望有所启发——

饶毅: 我为什么反对中国学生上美国顶尖大学?

饶毅,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前院长,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学术副所长,美国西北大学神经内科学Elsa Swanson讲席教授、Feinberg临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主任。

事实未必有看起来那么光鲜。

一般而言,无论海内外的华人父母,大都简单地认为上顶尖大学或研究生院只会对子女有好处。这当然是有可能性的,有时也的确会发生。但是,还有另一种可能性,也许发生更频繁——那就是对于大多数华人的孩子来说,上顶尖学校也可能对其造成影响一生的负面作用。

一般国内的人会觉得这种说法令人惊讶,海外华人中也不流传这种看法,原因是绝大多数华人并不知道这是事实:因为绝大多数华人或没进过顶尖院校,或即便进过但也不愿对外讲出全部事实——特别是不令人喜悦的事实;也因为华人父母经常简单地迷信,或臆测顶尖大学的好处。

什么是“顶尖”大学?

首先定义“顶尖”。这里说的顶尖意味着至少在前10名,特别是指那些排在前5名之内的大学。从大学来说,公认的顶尖综合性大学本科包括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而顶尖的理工科院校也就是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麻省理工学院(MIT)。从研究生来说,顶尖并非仅以学校综合实力为标准,而通常只在某专业领域做到顶尖的系科。

前五名的系科当然研究生总数就很少。美国顶尖的研究生系科中长期以来很少有中国学生,比如MIT的生物系非常强,然而三十多年来应该平均每年接受的中国学生不到1个。我自己念研究生的旧金山加州大学(UCSF),三十多年来,其神经生物系恐怕总共招收了不到15名中国学生,其生物化学系估计还不到十名。进了这些系科的中国学生了解情况,却因为各种原因未能道出事实,导致外界不知情。

就读顶尖学校而后有所为的其实不多

我估计,在MIT、洛克菲勒、哈佛、斯坦福、伯克利、UCSF、加州理工等校专攻生物学的中国研究生不仅人数少,实际上后来的成才率也不高。从事生物学研究的最佳出路通常是做教授,然而上述学校的中国留学生以及美籍华人,后来成为美国教授的并不多。

而科学做得很好,包括后来在上述院系成为教授的中国人,恐怕多数不是从这些学校毕业的,而是出自美国那些专业很好但并不最顶尖的学校。

这背后的原因是:美国顶尖系科的研究生院,会有非常好的美国学生前来申请(包括本科在诺奖得主实验室做过研究的),因此它们不仅不积极招收中国学生,而且招收以后也不认为是其研究的主力。

老师关照表现突出的美国学生,在实验科学各学科美国老师常视中国学生为打工仔,不热心与他们讨论科学问题,而多为劳力产出。不仅如此,这些顶尖系科的美国研究生在各方面可能表现非常突出,特别容易令初到美国的中国学生失去信心甚至自惭形秽,从而改变人生道路。

我在UCSF读神经生物学研究生同班共四人。

其中一位的父亲是斯坦福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他本人哈佛本科毕业,还去法国做过一年研究,入学前发表了3篇研究论文。入学后,这位同学课堂上积极发言,每次考试分数都是第一,还对同学很好。

生物化学系一位比我们高几年级的英国学生,来自学术世家,毕业时间比大家都快,他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很快成为全世界细胞生物学教科书中的内容。

生化系还有一位女生长于数学,生物学研究也很突出,后来做过《细胞》杂志主编。

我在哈佛做博士后的实验室里,有一位博士后是冯·诺依曼的外孙,他自己在哈佛念研究生期间发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酶(PI3 kinase),在生物学界广为人知。

另一位博士后的父亲曾任哈佛化学系系主任,其兄更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有时当众问我们实验室的老师是否能听懂他说的是什么,好像后者是他学生似的。这位同事本科在普林斯顿念物理,硕士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是伯克利加州大学生物学专业。如此学术背景,交叉学科的问题应该找谁来谈?

“读顶尖学校容易有所作为”的误解是如何形成的

因为美国学生爱自然科学的人不是很多,集中在顶尖系科。这样,在优秀但非顶尖(我们姑且称为“次尖”)的美国研究生系科,美国学生常不如中国学生,所以次尖以下美国系科不仅录取中国学生多一些,而且老师普遍重视中国学生。这些中国学生“自鸣得意”给外界传递出的信息,也是中国国内误认为自己的学生优于美国学生的原因。

不仅学校有顶尖、次尖这种差别,学科也会出现类似情况。三十年来中国学生成长起来最后成为美国院士的,迄今最多的学科是植物生物学(北大也是如此):20多位美国的大陆旅美华人院士中有5位是植物生物学家。

其原因并非中国的植物学教育优于美国,而是因为美国农产品长期过剩,美国的优秀学生绝大多数不学植物学,如果选择学生物,大都偏好医学(次为生物医学)。

我们在植物学领域表现突出,是田忌赛马的结果,不是中国人有植物学方面的内在特长,也非我国植物学教育特别优秀。

顶尖的大学本科应该也有这些问题:那里聚集了最顶尖的美国学生,有些功课极端好,有些家庭背景很强。一般的中国人都会因此受挫,所以大部分这些院系的中国学生后来都未能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原因是自信心没了。

他们不会告诉父母,更不会写文章告诉大家。在劣势中坚持信心,绝大多数华人(特别是X二代,包括移民二代)都不具备这种心理素质。

“娃啊,要上适合你的学校!”孩子的教育不能是家长的虚荣

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的哥哥Gilbert Chu,当年读小学和中学时考试分数特别高(高到他的两个弟弟都在中小学期间自愧弗如,小弟在没读完高中的情况下就弃学而逃)。Gilbert Chu后来去哈佛念本科,拿了两个博士学位,然后到斯坦福做教授,但他的名字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原因是他后来并未取得特别成就。

Gilbert Chu的两个弟弟,一个上了罗彻斯特(Rochester)大学,一个读了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都不是顶尖大学,就本科而言,这两所大学甚至连“次尖”也算不上。但朱家的老二和老三却成绩斐然:老二成为物理学家;老三当了大律师,曾创下专利案最高补偿纪录。

当然,并非个个华人都要避免去顶尖大学或研究生院读书,但肯定也不是个个华人只要能被录取,就应该去上顶尖大学。

聚集上层社会,“富二代”在顶尖大学一样面临心态挑战

是否富二代在顶尖大学就一定没有障碍呢?美国顶尖大学每年都会专门给世界各地的权贵开特殊渠道,他们的子弟不仅长期富有,而且有些是著名创业者,有些是很多代的主管。中国的富二代、官二代即使不担心父母双规等负面新闻,也不一定能容易做到心态平衡。

当然,本文大概基本无用,因为绝大多数的华人,不仅不了解这些学校对他们的孩子实际上意味着什么,而且也不愿去了解。

很多父母内心希望通过孩子弥补自己在学历方面的缺失或不足,也有更多华人父母将子女所读大学的名头,当作自己身为家长的“毕业证”,而不考虑特定院系对孩子一生可能产生的具体影响。

上顶尖大学的本科或研究生院,对于大多数华人来说,或许真的不如去上“次尖”大学或研究生院,能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临沂家教整理于网络)

上一篇:  妈妈用了比惩罚还厉害的法子,就“制服”了孩子

下一篇:   父母这5句话,句句养孩子;还有5句话,句句坑孩子


[关闭]
临沂找家教 | 临沂家教网 | 找家教工作 | 找家教老师 | 家教兼职 | 法律安全 | 鑫诚家教使用条款 | 在线支付 |链接说明关于鑫诚家教 | 合作洽谈 | 联系鑫诚家教

临沂家教 找一对一家教兼职在职老师上门辅导,版权所有-  鑫诚家教网   鲁ICP备13001963号-1   鲁公网安备 37132502371387号

临沂鑫诚家教举报中心临沂鑫诚家教网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临沂鑫诚家教网文明传播中心临沂鑫诚家教网评级中心

临沂找家教到哪里好